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蓝色的桥吊正在进行船舶装卸作业。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外贸口岸及最大的航运枢纽,众多航运公司、货代公司、贸易企业围绕青岛港聚集。近年来,在运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航运指数期货的运用场景不断得到拓展,更多企业实现了从“观望者”到“参与者”的跨越。
期货日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下,今年上半年青岛港美线集装箱运输占比有所下降,欧线及地中海线占比上升明显。从整体来看,青岛港货物吞吐表现向好。今年前7个月,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34亿吨,同比增长2.1%;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924万标箱,同比增长7.8%。
值得注意的是,关税扰动对全球贸易和海运价格带来了直接影响,航运产业上下游企业承受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压力,迫切寻求管控运价波动风险的手段。对此,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姜春凤向记者表示,山东港口集团作为上期“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陆续组织了多场行业交流活动,推动产业企业认识和了解航运指数期货,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持续发挥金融赋能作用。
助力货代企业拓展业务模式
青岛泰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勇告诉记者,今年美国关税政策不断变化,海运和外贸市场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令货代企业不论是向上游订舱,还是与下游客户签订运价协议,都面临更大的成本变化压力。
同时,货代行业痛点也很明显。他表示,由于运价的不可捉摸性,以及货代企业与客户的黏性不强,导致货代企业之间都在比拼运价,传统业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行业内没有太多的业务增长点。
“航运指数期货推出后,因为我本身就是金融专业的,所以开始研究这个全新的衍生工具,发现它可以解决我们在现货业务上的痛点。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我们对运价的预期判断和对运价变动的风险管控能力都增强了。”卢勇说。
他表示,这样就可以与客户签订更远期的运价服务协议,其中的运价变动风险也不是靠企业自己来承担,而是通过期货盘面对风险进行对冲,这样不仅货代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了,而且无论是与上游订舱,还是给下游提供服务,都更加稳定了。
在拓展业务模式方面,他表示,传统的货运代理业务通常集中在近端舱位的报价,例如在8月中旬至多提供到9月中旬的报价,更远期的报价缺乏具有安全边际的价格锚点,这就会限制货代企业的盈利模式。
事实上,货代企业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在于提供远端的更具竞争力的舱位报价,尤其是在海运价格上涨周期,货代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价格和稳定性上。而通过航运指数期货套期保值,货代企业可以规避在提供远端旺季报价的业务模式下,较长时间窗口内的价格大幅上行风险。
例如,2025年8月,公司向客户提供12月份出运的2500美元/FEU的报价,同时也在EC2512合约上建立多头头寸。基于航运指数期货和现货较好的联动性,运价如果出现超预期上涨,公司按8月约定的价格给客户提供舱位,在期货盘面获得的利润可以弥补因现货市场履约带来的亏损。同时,前期约定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中长期业务开展和公司利润增长。
“通过运用航运指数期货,我们与客户的黏性明显增强了。”卢勇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客户主动前来探讨,是否可以锁定未来6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运价。下游企业主要看重的是供应链稳定性,如果能够提供合适且稳定的运费,他们就不需要担心运费成本波动的风险了。这也有助于货代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更多客户的支持和信任。
帮助下游企业锁定运价成本
身处这个北方重要港口和外贸城市,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的两年时间里,宏源期货青岛营业部总经理王沛走访接触了不少当地货代和货主企业,不断总结企业在实际经营当中的运价保值痛点,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航运指数期货进行风险管理。
其中,一家位于莱芜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对航运指数期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前,该企业在苹果期货上有一些套期保值操作经验,对期货市场有一定了解。王沛告诉记者,从航运产业链来看,这家企业属于典型的下游外贸货主企业,主要担忧的是物流成本的变动,也就是运价变动的风险。
对企业来说,此前海运费的定价方式以即期运费“一口价”为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随行就市”。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海运费波动剧烈,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压力。同时,这家企业出口货物以农副产品为主,单位货值较小,运费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较高,运费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较大。
2024年,上期所推出上期“强源助企”航运指数期货专项项目,计划对参与期货市场的实体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契机下,王沛协助该企业报名参加了项目,并通过航运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成功降低了物流成本波动风险。
2024年10月,这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接到欧洲几家企业购买姜蒜加工品的订单,总计约8个大柜,约定11月陆续从青岛出运。从现货市场来看,11月和12月正是亚欧航线运价上涨期。
为了控制运输成本,企业决定,在即期市场购买舱位前,于2024年10月下旬在期货市场建立头寸。到11月实际出运时,青岛地区欧线运价已从3000美元/FEU上涨至3800美元/FEU,该企业即期订舱成本提高800美元/FEU。根据企业实际出口业务安排,该订单物流成本总计提高约4万元。在出运的同时,企业将期货头寸平仓。最终,企业在期货市场盈利约3.2万元,有效对冲了运费上涨的风险。
整体来看,通过航运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这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利用期货端的收益弥补了现货端的损失,平抑了运费波动的风险。同时,企业在期货市场积累了更多经验,现在不论是农产品本身的价格风险,还是在对外业务中的海运费波动风险,都能通过期货市场进行有效管控。
调研的最后,参与交流的青岛受访企业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航运指数期货上市两年来,期现价格联动良好,较好地反映了现货市场运价走势,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大家对品种上市运行及功能发挥表示肯定,同时对未来市场发展也充满期待。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的货代企业、外贸企业尝试使用航运指数期货进行避险保值,助力青岛更快更好实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配资著名炒股配资门户,炒股app排名,趣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