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事,你说人家进步到底碍着你啥了?看完卢比奥这段话,我第一反应是,这人心态真脆,一句中国想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获利,听着像是占卜摊上的怨言。可我翻了下背景,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他在美国国务院的正式表态,还强调中国是对手和敌手,涵盖技术、商业、贸易、军事、情报、地缘政治六大领域(来源:美国国务院公开发言记录 2025年8月12日)。这话的潜台词,不就是你不能超我、不能抢我市场、不能挑战我话语权吗。
这事儿要拆开看。先说关税。美国从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数据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时的说法是为了缩小贸易逆差、促进制造业回流。可到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依然超过2790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2025年初公布),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只比2018年多了不到20万,而且主要增长集中在自动化程度高的领域。也就是说,关税并没带回多少工厂岗位,反而让美国消费者多掏了不少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曾测算,特朗普时期的关税让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约1300美元,这账单是实打实的。
你要说中国占便宜,那得看怎么定义。全球化这二十年,跨国公司自己跑去中国投资建厂,是因为那儿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产业配套都更有竞争力(来源:世界银行制造业成本指数)。这不是谁逼着他们去的,而是利润驱动。
克林顿年代,美国推全球化,把资本、技术、市场全放进一口锅里搅,这帮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形势变了,特朗普加卢比奥这帮人要用行政命令硬拽回去,可美国的制造业时薪2024年均值是每小时27.9美元(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你让跨国公司放着低成本不赚,回去掏高工资高地价,这逻辑谁接单?
更关键的是,美国这套说辞,把竞争和威胁绑在一起说。技术竞争有,商业摩擦有,可这就必然是敌对关系吗?按卢比奥的说法,似乎只要中国有突破,就是在牺牲美国利益。可现实是,全球供应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美国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在2024年还占总出口额的18%(数据来源: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你真断了这条链,美国自己企业也得疼。
我还注意到,卢比奥强调关税正在发挥作用,能扭转局面。可你去看美方的数据,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总额是下降了,但进口的替代来源是越南、墨西哥、印度。供应链没回美国,只是换了个落脚地。这就像你以为赶走了一个竞争者,结果对方搬家了,你付出成本却没得到岗位和产能回流的红利。
这里还有个时间差问题。中国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不是两三年能打断的。你想封锁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当然会做国产替代,这不只是面子问题,而是供应链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必答题。美方说的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从另一面看,就是中国的进步挤压了美国在某些领域的垄断位置。这种失落感,美国政客不愿意直说,只能用关税、制裁这些工具去维持心理平衡。
你要问我怎么看,这事有点像美国政坛的内循环——对内说关税有效,对外说中国威胁大,然后把国内的经济压力甩到外部敌人身上。选民听了可能觉得有道理,可真正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和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2024年,美国在华投资存量依然超过1000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海外投资报告),这不是嘴上说脱钩就能跑的。
所以,这套逻辑荒诞在哪?荒诞在它要求世界跟着美国利益转,却不接受任何别的国家按照自己利益行事。你能封锁我芯片,我不能反制你的原材料;你能补贴本土产业,我不能扶持战略行业。讲的是规则,做的是双标。
问题是,接下来美国会不会继续加码关税、扩大限制清单?看这几年的趋势,不仅可能,还会延伸到更多领域。因为在卢比奥这种思路里,只要中国还在进步,就说明威胁没解除。那这场博弈里,到底谁更能耗得住?
配资著名炒股配资门户,炒股app排名,趣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